數字氨氮傳感器作為精準檢測水體中氨氮濃度的核心設備,其敏感部件易受水體中污染物附著影響,導致檢測信號失真,因此科學規范的清洗是維持其性能的關鍵。清洗過程需針對不同污染類型采取適配方式,兼顧清潔效果與部件保護,確保傳感器在清除附著物的同時不損傷敏感結構。 清洗前的準備工作需細致周全。需先斷開傳感器與控制系統的連接,避免清洗過程中液體滲入電路接口造成短路。準備專用清洗工具,如軟毛刷、專用清洗液、純水及 lint-free 擦拭布,避免使用金屬刷或硬質工具,防止劃傷傳感器的離子選擇性膜或光學元件。同時需根據傳感器使用說明書確認可耐受的清洗液類型,避免因化學試劑不當導致部件腐蝕。 針對不同污染物需采用差異化清洗策略。對于水體中懸浮顆粒物、藻類等物理性附著,可先用純水輕柔沖洗傳感器表面,去除松動雜質;若仍有殘留,用軟毛刷蘸取純水輕輕刷洗,注意刷頭方向與敏感膜表面平行,避免垂直施壓造成損傷。對于有機物或生物膜類污染,需使用弱堿性或中性清洗液浸泡傳感器探頭,浸泡時間根據污染程度調整,通常控制在規定范圍內,防止長時間浸泡影響膜的選擇性。浸泡后用純水沖洗干凈,確保無清洗液殘留。 當傳感器表面存在金屬氧化物或無機鹽結晶時,需使用專用的酸性清洗液進行處理。這類清洗液可通過化學溶解作用去除頑固附著物,但需嚴格控制濃度與接觸時間,處理后立即用大量純水沖洗,避免酸液對傳感器殼體或接口造成腐蝕。清洗過程中需全程觀察傳感器狀態,若發現敏感膜出現變色、鼓泡等異常,應立即終止清洗并評估部件是否損壞。 清洗后的處理環節同樣重要。用純水徹底沖洗傳感器后,用 lint-free 布輕輕吸干表面水分,避免擦拭動作損傷敏感膜。將傳感器置于干燥潔凈的環境中短暫放置,確保表面無液體殘留后再重新安裝。安裝前需檢查接口是否清潔,必要時用無水酒精擦拭接口觸點,保證連接后的信號傳輸穩定。 清洗頻率需根據使用環境調整,在高污染水體中應增加清洗次數,每次檢測前也需進行簡易沖洗,防止污染物累積。通過規范的清洗流程,可有效去除傳感器表面的干擾物質,維持其對氨氮的特異性響應能力,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與穩定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