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在線PH檢測儀因維護、工藝調整或季節需求進入停用期時,若管理不當易導致電極老化、部件銹蝕或參數漂移,影響后續使用精度。需建立 “停用前規范處置、停用中定期維護、啟用前全面校驗” 的管理體系,重點把控電極保護、設備防護與環境適配,確保儀器停用期間性能穩定,重新啟用時可快速投入正常運行。 
 一、停用前的全面處置與保護 停用前需完成儀器核心部件的清潔與防護,避免殘留污染物或介質損傷設備。首先聚焦 pH 電極 —— 作為儀器核心感應部件,需先移除電極并徹底清潔:用純水沖洗電極感應端,去除表面附著的水樣、污垢或鹽漬,若存在頑固污染物(如生物膜、結垢),可用軟毛刷蘸取中性清潔劑輕輕擦拭,嚴禁使用硬刷或腐蝕性試劑,防止劃傷電極膜。清潔后需按電極類型進行保護處理:玻璃電極需浸泡在專用電極保護液中(如 3mol/L 氯化鉀溶液),避免電極膜干燥老化;復合電極若短期停用(1 個月內),可在感應端套上浸滿保護液的海綿套,長期停用則需完全浸沒在保護液中,且保護液需每月更換一次,防止細菌滋生或溶液變質。 同時需完成儀器主體與管路的處置:若為流通式監測儀器,需用純水反向沖洗管路與流通池,清除殘留水樣,避免水中雜質沉積堵塞管路或腐蝕內壁;拆卸流通池并晾干,檢查密封圈是否完好,若存在老化或破損需及時更換,再將流通池與管路組件密封存放。儀器主體需關閉電源,拔掉電源線,用干凈抹布擦拭表面灰塵與污漬,檢查外殼有無破損,若為戶外儀器需先拆除防雨防曬罩并清潔,待干燥后重新安裝或單獨存放。最后需記錄停用前的儀器狀態,包括末次校準數據、電極使用時長、部件完好情況等,為后續啟用提供參考。 二、停用中的定期檢查與維護 停用期間需按周期開展維護,防止環境因素或部件自然老化影響儀器性能。電極維護是核心:每月檢查電極保護液的液位與狀態,若液位低于電極感應端或溶液出現渾濁、變色,需立即更換新的保護液;檢查電極線纜有無破損、接頭是否松動,若發現線纜絕緣層老化,需用絕緣膠帶包裹或更換線纜,避免信號傳輸部件受損。對于儀器主體,需每兩周進行一次外觀檢查:查看外殼有無銹蝕、變形,內部電子元件(如電路板、顯示屏)是否受潮,若存放環境濕度較高(超過 70%),需在儀器內部放置干燥劑(如硅膠干燥劑),并每月更換一次,防止部件受潮短路。 管路與流通池組件需每月檢查一次:查看管路有無開裂、老化,流通池內壁是否滋生霉菌或出現銹蝕,若發現問題需及時清潔或更換;所有可拆卸部件需存放于干燥、通風的專用儲物箱中,避免與腐蝕性物質或尖銳物品接觸,且儲物箱需標注儀器名稱與停用日期,便于管理。此外,需定期檢查存放環境的溫濕度:理想存放溫度為 5-30℃,濕度低于 60%,避免陽光直射、高溫高濕或低溫結冰環境,防止儀器外殼變形、電極保護液凍結或電子元件損壞。 三、重新啟用前的全面校驗與調試 重新啟用前需完成儀器的清潔、校驗與調試,確保各項性能指標符合使用要求。首先處理電極:取出電極并檢查外觀,若電極膜出現發白、開裂或鼓包,需立即更換新電極;若狀態正常,需用純水沖洗電極感應端,去除殘留保護液,再浸泡在純水中活化 2-4 小時,恢復電極靈敏度。隨后安裝電極并檢查線纜連接,確保接頭牢固、信號傳輸正常。 儀器主體需進行功能檢查:連接電源并開機,查看顯示屏、指示燈是否正常,操作界面有無報錯提示,若出現 “電極未連接”“參數異常” 等報錯,需排查電極安裝、線纜連接或內部參數設置,必要時恢復出廠設置后重新配置。管路與流通池需重新安裝,用純水沖洗后進行密封性測試,確保無漏水現象;若為流通式儀器,需測試水樣流量是否穩定,避免因管路堵塞導致監測異常。 校準是確保精度的關鍵步驟:需按儀器說明書完成單點校準與多點校準,選用符合標準的 pH 緩沖溶液(如 pH4.00、pH6.86、pH9.18),校準前需確認緩沖溶液在有效期內且溫度與環境溫度一致。先進行單點校準(通常選用 pH6.86 緩沖液),修正儀器基礎參數;再進行多點校準,覆蓋儀器檢測量程,繪制校準曲線,確保全量程范圍內的檢測精度。校準完成后需用空白水樣(如純水)驗證讀數穩定性,若讀數波動超出允許范圍(通常為 ±0.02pH),需重新校準或檢查電極狀態。最后需對比啟用前數據與停用前記錄,若參數偏差較大,需排查電極老化、部件故障等問題,必要時聯系廠家技術支持進行檢修。 綜上所述,在線 pH 檢測儀停用期管理需圍繞電極保護、設備防護與啟用校驗展開,通過規范的全周期管理,可有效避免停用期間的性能損耗,確保儀器重新啟用時能快速恢復精準監測能力,為后續水質 pH 值監測提供可靠保障。 
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