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式余氯測定儀檢測高濁度水質樣品時,需通過針對性的樣品預處理與操作優化,消除濁度對顯色反應及光學檢測的干擾,確保余氯濃度測定結果的準確性,核心流程包括樣品預處理、試劑反應調整、儀器校準與操作及數據驗證。 
高濁度水樣中含有的懸浮顆粒物會散射光線,影響比色皿的透光性,導致吸光度檢測偏差。需采用離心或過濾方式去除懸浮顆粒,離心時選擇適當轉速與時長,使顆粒物充分沉淀,取上清液進行檢測;過濾則需使用孔徑適宜的濾膜,過濾過程中避免濾膜吸附余氯,可先以少量水樣預過濾,棄去初濾液后再收集待測液。預處理過程需快速操作,減少余氯因揮發或分解造成的損失,同時確保預處理裝置潔凈,避免引入外源污染。 高濁度水樣可能含有影響顯色反應的還原性物質或金屬離子,需在加入顯色劑前加入適量掩蔽劑,消除干擾成分對余氯與顯色劑反應的阻礙。部分高濁度水樣的 pH 值偏離顯色反應的適宜范圍,需用稀酸或稀堿調節至規定 pH 區間,確保反應充分進行。顯色反應的溫度與時間需嚴格控制,可適當延長反應時間,使余氯與顯色劑完全反應,減少因濁度導致的反應不完全問題,同時避免過度反應產生副產物。 檢測前需用與樣品基質相近的濁度校正液對儀器進行空白校準,消除濁度本身對吸光度的影響,校準用的空白溶液需經與樣品相同的預處理流程,確保基質一致性。測量時選擇合適的比色皿光程,對于濁度極高的樣品,可選用短光程比色皿,減少顆粒物對光線的散射作用。每次測量前需清潔比色皿外壁,避免殘留的顆粒物影響透光性,測量過程中保持比色池內環境穩定,避免振動導致的顆粒物懸浮狀態變化。 對經預處理的樣品進行平行測定,計算相對標準偏差,確保測定結果的精密度符合要求。通過添加標準物質進行回收率實驗,驗證預處理過程對余氯的回收率,評估方法的準確性,若回收率超出允許范圍,需重新優化預處理步驟。同時,記錄樣品濁度值、預處理方式及反應條件等參數,建立完整的檢測檔案,便于后期數據追溯與偏差分析。 通過上述系統化的操作流程,試劑法臺式余氯測定儀可有效克服高濁度水質樣品的檢測難點,在消除濁度干擾的同時保留余氯的真實濃度信息,為高濁度水體的余氯監測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