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攜式懸浮物快速測定儀通過試劑與水樣中懸浮物的反應(如濁度關聯法、重量法輔助顯色)實現快速檢測,使用后需及時保養,避免試劑殘留、部件污染或環境影響導致儀器性能下降,具體保養方法如下: 一、儀器整體清潔處理 使用后需第一時間清潔儀器內外,去除殘留物質。先清理檢測單元,若為比色管檢測模式,需將用過的比色管取出,用自來水沖洗后,再用無懸浮物蒸餾水浸泡 10-15 分鐘,刷洗內壁(使用軟毛刷,避免劃傷比色管),晾干后收納;若為內置檢測池,需啟動儀器清洗功能(若有),用無懸浮物蒸餾水反復沖洗檢測池 3-4 次,確保無試劑殘留或懸浮物附著,沖洗后用干凈吸水紙吸干檢測池周邊水分,防止液體滲入儀器內部。再清潔儀器外殼與操作面板,用蘸有少量中性清潔劑(如稀釋的洗潔精)的濕布擦拭外殼,去除表面污漬、水樣痕跡;操作面板與顯示屏需用專用屏幕清潔劑噴灑在軟布上輕輕擦拭,避免液體直接潑灑,防止按鍵失靈或屏幕損壞;通風口處的灰塵可用壓縮空氣(經干燥過濾)輕輕吹除,確保散熱通暢。 二、核心部件專項維護 針對儀器核心部件,需采取針對性保護措施。光學部件方面,檢測池內的光學鏡片(如光源鏡、接收鏡)若有污漬,需用無塵紗布蘸取無水乙醇輕輕擦拭,去除油污或試劑殘留,不可用硬物或粗糙布料刮擦,防止鏡片劃痕影響透光性;若儀器配備可拆卸光學組件,清潔后需按原位安裝牢固,確保光路對齊。加樣部件方面,手動加樣工具(如移液槍、滴管)需清洗干凈,移液槍需拆卸吸頭后,用蒸餾水沖洗槍頭座,晾干后校準量程并放回專用收納盒;若儀器自帶微型加樣泵,需用無懸浮物蒸餾水沖洗泵管 5-6 次,排空殘留液體,防止泵管內懸浮物沉積堵塞管路,長期不用時可卸下泵管,晾干后存放。 三、試劑與耗材管理 妥善處理剩余試劑與耗材,避免污染或變質。將未用完的試劑密封保存,固體試劑需蓋緊瓶蓋,防止吸潮結塊;液體試劑需檢查密封性,標注使用日期,按說明書要求存放(如避光、冷藏),過期或出現變色、渾濁的試劑需及時丟棄,不可繼續使用。耗材方面,用過的濾膜、試紙等需分類收集,放入密封袋作為一般固體廢物處理(若試劑含毒成分,需按危險廢物處置);未使用的耗材需檢查包裝完整性,放入干燥、密封的收納盒,避免受潮或污染,定期整理耗材庫存,及時補充短缺品類。 四、儀器存儲防護 存儲環境需嚴格控制,避免外界因素損傷儀器。存儲前確保儀器完全干燥,若檢測單元或管路內有殘留水分,需放置在通風處靜置 2-3 小時,或用吹風機(冷風模式)輕柔吹干。存儲時需將儀器放入原裝收納箱,內襯海綿需清潔無雜物,儀器與配件(如電源線、校準液)需分類放置,避免相互碰撞;收納箱需置于陰涼干燥處,溫度控制在 5-30℃,相對濕度不超過 60%,遠離強光直射、高溫熱源及腐蝕性氣體(如鹽酸、氨氣),防止塑料部件老化、金屬部件生銹。若長期不使用(超過 1 個月),需每月通電開機 30 分鐘,激活電池(若為充電式)并檢查儀器基礎功能,避免電容老化或電池虧電。 五、定期檢查與校準 定期檢查儀器狀態,確保性能穩定。每周需檢查儀器線纜(如電源線、數據線)是否有破損、老化,接頭處是否松動,若有問題需及時更換或緊固;每月需用標準懸浮物溶液對儀器進行一次校準,確認檢測精度符合要求,校準后記錄數據,若偏差超出允許范圍,需按說明書調整或聯系廠家維修。此外,需定期檢查儀器電池(若為便攜式),充電時需使用原裝充電器,避免過度充電或放電,電池壽命到期后需更換原裝電池,不可使用兼容電池,防止損壞儀器電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