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質自動監測微型站依賴試劑與水樣的化學反應實現連續監測,試劑更換是保障監測精度與設備安全的關鍵操作,需嚴格遵循規范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試劑污染、設備故障或數據異常,核心注意事項如下: 
一、試劑更換前的準備工作 更換前需做好試劑與工具準備,確保流程順暢。首先核查試劑信息,確認新試劑的種類、濃度與微型站要求一致(如消解劑、顯色劑需匹配檢測參數),檢查試劑有效期,避免使用過期試劑;查看試劑外觀,若出現分層、沉淀、變色等變質現象,需立即更換新批次試劑。同時準備專用工具,如無絨布、一次性手套、護目鏡、試劑瓶扳手,以及廢液收集容器(需耐腐蝕),所有工具需提前清潔,避免引入雜質。 需提前暫停微型站運行,通過控制系統關閉采樣、反應等模塊,切斷試劑管路的液體輸送,防止更換時試劑泄漏;若微型站配備試劑余量監測功能,需記錄更換前的試劑剩余量,便于后續核對試劑消耗是否正常;此外,需確認操作環境通風良好,遠離火源與熱源,避免試劑揮發或受熱變質,同時做好個人防護,佩戴手套與護目鏡,防止試劑接觸皮膚或濺入眼睛。 二、試劑更換中的操作規范 更換過程需嚴格把控細節,避免試劑污染與設備損傷。拆卸舊試劑瓶時,需先關閉試劑瓶與管路連接的閥門,緩慢擰下接口,防止試劑殘留液滴漏;用無絨布擦拭接口處的殘留試劑,確保接口干燥清潔,避免殘留試劑與新試劑混合導致污染。安裝新試劑瓶時,需先將瓶口與管路接口對齊,緩慢擰緊,確保密封良好,無滲漏;若為帶壓試劑瓶,需按說明書要求調節壓力,防止壓力過高導致試劑噴射或壓力過低影響輸送速率。 更換過程中需避免試劑交叉污染,不同類型試劑(如酸性試劑與堿性試劑)的更換工具需分開使用,若不慎接觸,需用無離子水徹底清洗后再使用;新試劑瓶開封后需立即安裝,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,防止試劑吸潮、氧化或揮發;若試劑為易光敏型(如部分顯色劑),需在避光環境下快速完成更換,必要時用遮光套包裹試劑瓶,減少光照影響。 三、更換后的設備檢查與調試 更換后需全面檢查設備狀態,確保恢復正常運行。首先檢查管路連接,觀察接口處是否有試劑滲漏,若發現滲漏,需關閉閥門重新擰緊接口,必要時更換密封墊;啟動微型站的試劑輸送測試功能,檢查試劑是否能正常輸送至反應模塊,觀察管路內是否有氣泡,若有氣泡需通過排氣閥排出,防止氣泡影響反應效率。 需進行空白校準或單點校準,用標準空白溶液或低濃度標準溶液運行一次檢測流程,確認設備檢測值穩定在正常范圍,無異常偏差;若校準結果超出允許誤差,需排查試劑是否污染、管路是否堵塞,必要時重新更換試劑并再次校準。同時檢查控制系統的試劑余量顯示,確保新試劑的余量數據準確刷新,避免因數據異常導致后續誤判試劑余量。 四、廢液處理與記錄歸檔 更換后的廢液與舊試劑需合規處理,避免環境污染。舊試劑瓶內的殘留試劑需倒入專用廢液收集容器,不可直接排放;廢液需按成分分類存放,定期交由有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理機構處置;舊試劑瓶需清洗干凈后按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分類處理,不可隨意丟棄。 需詳細記錄更換信息,包括更換日期、試劑種類、批次、更換前后余量、操作人員及設備狀態,形成完整的更換記錄,便于后續追溯試劑消耗規律與設備故障排查;若更換后出現數據異常,需結合記錄快速定位原因,及時采取調整措施,確保微型站持續穩定輸出精準監測數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