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外測油儀基于 “油類物質對特定紅外波長(通常為 2930cm?1、2960cm?1、3030cm?1)的特征吸收” 原理,通過定量分析吸光度確定水樣中油類濃度,具備檢測速度快、特異性強、精度高的特點。其可檢測的水樣覆蓋多領域水體,核心圍繞 “含可萃取或可直接測定油類” 的水樣類型,具體類別梳理如下。 一、環境監測領域常見水樣 環境監測是紅外測油儀的核心應用場景,可檢測多種自然與人工水體。地表水方面,適用于河流、湖泊、水庫、近岸海域等水體的油類檢測,重點監測石油類與動植物油類含量,評估水體是否受油類污染(如工業排污、船舶泄漏導致的污染),判斷水質是否符合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中油類指標的限值要求,為流域污染防控與生態評估提供數據支撐。 地下水檢測中,可針對淺層地下水、深層地下水的油類污染情況開展分析,尤其是可能受工業活動、加油站滲漏影響的區域,通過檢測地下水中石油類物質濃度,排查污染源頭(如地下油管泄漏、工業廢水滲透),評估污染擴散范圍,為地下水污染修復方案制定提供依據。 污水類水樣檢測范圍廣泛,包括生活污水、工業廢水及污水處理廠進出水。生活污水中需檢測動植物油類(如餐飲廢水混入的油脂),評估生活污染對水體的影響;工業廢水則需根據行業特性檢測對應油類(如機械加工廢水的礦物油、食品加工廢水的動植物油),判斷企業是否按標準排放;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檢測可驗證油類去除效果,確保處理后廢水達標排放,避免污染受納水體。 此外,還可檢測降水與地表徑流水樣,分析雨水中的油類含量(如大氣沉降的油類物質、地表沖刷帶入的油脂),評估面源污染對水體的貢獻,為城市水環境治理提供參考。 二、工業生產領域典型水樣 工業生產中,紅外測油儀可滿足多環節油類監測需求,涉及多種工藝水樣。在石油化工行業,可檢測原油開采廢水、煉油廠工藝廢水、石化產品生產廢水等,監測其中原油、柴油、潤滑油等礦物油濃度,確保生產過程中油類物質不超標排放,同時輔助優化工藝參數(如油水分離效率評估)。 機械制造與金屬加工行業,適用于切削液廢水、清洗廢水、冷卻循環水的油類檢測。切削液廢水與清洗廢水中含大量礦物油(如機床潤滑油、清洗劑殘留油),需通過檢測控制排放濃度;冷卻循環水若混入油類物質,會影響換熱效率并加速設備腐蝕,定期檢測可及時發現油類泄漏,保障循環系統穩定運行。 食品加工與餐飲行業,可檢測生產廢水(如植物油加工廢水、肉類加工廢水)與餐飲含油廢水,重點監測動植物油濃度,確保廢水經處理后符合行業排放標準,避免油脂堵塞管網或導致水體富營養化。 此外,在電力行業(如電廠含油廢水)、交通運輸行業(如船舶壓艙水、修船廠廢水)、紡織行業(如化纖生產中的油劑廢水)等領域,紅外測油儀均可針對特定工藝水樣中的油類物質開展檢測,滿足生產質量管控與環保合規需求。 三、科研與應急監測相關水樣 科研實驗領域,紅外測油儀可適配多種實驗水樣,支撐環境科學、水文水資源等學科研究。例如,在油類污染物遷移轉化研究中,可檢測不同水體(如實驗室模擬河流、湖泊水體)在不同條件(如溫度、流速、pH)下的油類濃度變化,分析油類的擴散規律與降解速率;在新型除油技術研發中,可檢測處理前后水樣的油類含量,評估吸附材料、降解藥劑的除油效果,為技術優化提供數據支撐。 應急監測場景下,紅外測油儀可快速檢測突發油污染事件中的水樣,如石油泄漏事故中的受污染水體(河流、海域、地下水)、工業企業突發泄漏導致的污染水樣等。通過現場快速檢測,實時獲取油類濃度數據,幫助應急團隊判斷污染程度、劃定污染范圍,為制定截污、清污方案提供及時支撐,同時監測后續水體油類濃度變化,評估應急處置效果。 四、檢測前需適配的水樣條件 需注意,紅外測油儀對水樣有基礎適配要求,并非所有含油水樣均可直接檢測。若水樣含大量懸浮物、泥沙或顆粒物,需先通過過濾(如用 0.45μm 微孔濾膜)去除雜質,避免顆粒對紅外光的散射干擾檢測結果;若水樣乳化嚴重(油水分散成微小顆粒難以分離),需采用破乳處理(如加入破乳劑、加熱或離心),確保油類物質能被有效萃取(紅外測油儀通常需先將油類從水中萃取至有機溶劑中再檢測);若水樣 pH 值過高或過低,可能影響萃取效率,需調節至中性或適宜范圍(通常 pH 6-8)。 此外,水樣中若含強腐蝕性物質(如高濃度酸、堿)或能與萃取劑發生反應的成分,需先進行中和、預處理,避免損壞儀器或干擾油類萃取。只有滿足這些基礎條件,紅外測油儀才能精準檢測水樣中的油類濃度,確保數據可靠。 綜上,紅外測油儀可檢測的水樣覆蓋環境、工業、科研等多領域,只要水樣經適當預處理去除干擾,且含可被紅外光檢測的油類物質(石油類、動植物油類),均可通過該儀器實現定量分析,為油類污染監測與管控提供高效技術支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