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葉綠素檢測儀通過葉綠素電極(含光學敏感元件)捕捉水樣中葉綠素的特征光譜信號實現濃度監測,長期運行易因藻類附著、光學元件污染、電極活性衰減導致檢測偏差。深度保養需圍繞 “核心部件精準維護、性能全面恢復、隱患提前排查” 展開,通過系統化操作保障儀器檢測精度與使用壽命。 
一、葉綠素電極專項深度保養 1、電極敏感膜清潔與活化 拆卸葉綠素電極,用無離子水沖洗敏感膜表面,去除浮附的藻類或有機物;若膜表面有頑固生物膜(呈黏滑狀),用軟質尼龍刷蘸取 0.5% 的中性蛋白酶溶液輕輕刷洗(避免劃傷膜層),浸泡 10 分鐘后用無離子水沖洗至中性;針對膜表面的礦物鹽結晶,用 10% 的檸檬酸溶液浸泡 5 分鐘,溶解結晶后沖洗干凈;清潔后將電極浸泡在專用葉綠素電極活化液中 2-3 小時,激活敏感膜活性位點,期間每隔 30 分鐘輕輕晃動活化液,確保活化均勻;活化完成后,用無離子水沖洗電極,吸干表面水分備用。 2、電極內部組件維護 拆解電極外殼,檢查內部參比電極(若為組合電極)的填充液液位,若低于警戒線需補充同型號填充液(如 3mol/L 氯化鉀溶液),補充時避免帶入氣泡,防止液接界堵塞;若填充液出現渾濁或變色,需徹底更換新填充液,同時清潔液接界部位(用無離子水沖洗);檢查電極導線與接口的連接狀態,若接口處有氧化痕跡,用細砂紙輕輕打磨后涂抹導電膏,確保信號傳輸穩定;重新組裝電極時,更換老化的密封圈(選用氟橡膠材質),確保外殼密封良好,防止水樣滲入內部損壞組件。 二、光學系統深度維護 1、光源與檢測器清潔 打開儀器光學艙,用鏡頭紙蘸取專用光學清潔劑(如異丙醇溶液)輕輕擦拭光源燈(如 LED 燈)表面,去除灰塵或油污,避免影響光強輸出;清潔檢測器(如光電二極管)的感光面,用無塵棉簽蘸取少量無離子水擦拭,禁止使用有機溶劑(防止損壞感光涂層);檢查光源與檢測器的 alignment(對準狀態),若光信號傳輸異常(可通過儀器自檢功能查看光強值),微調光源支架位置,確保光線精準投射至檢測器,光強值恢復至出廠標準的 90% 以上。 2、比色池與光學濾鏡維護 取出光學系統中的比色池(或流通池),用 5% 的硝酸溶液浸泡 20 分鐘(去除內壁附著的葉綠素殘留或金屬離子),再用無離子水反復沖洗至中性;檢查比色池透光面是否有劃痕,若劃痕輕微,用氧化鈰拋光粉(粒徑<0.5μm)輕輕拋光修復,劃痕嚴重則更換新比色池;清潔光學濾鏡(如葉綠素特征波長濾鏡),用鏡頭紙蘸取光學清潔劑擦拭濾鏡兩面,去除污漬,確保濾鏡透光率符合要求(通過儀器光強校準功能驗證,透光率偏差≤±2%)。 三、采樣與預處理系統深度清潔 1、采樣管路徹底清理 拆解采樣管路(包括進樣管、出樣管、連接管),用高壓無離子水(壓力≤0.3MPa)反向沖洗管路,清除內壁附著的藻類或泥沙;針對管路內的頑固藻類堵塞,用 10% 的次氯酸鈉溶液浸泡管路 30 分鐘,殺滅藻類后用無離子水沖洗至無殘留(可通過檢測沖洗液的余氯含量,確認無次氯酸鈉殘留);更換老化的橡膠管路(如進樣泵管),新管路安裝前需用無離子水浸泡 1 小時,去除表面析出物;重新組裝管路時,確保接口密封良好,無漏液或死體積(避免水樣滯留導致交叉污染)。 2、預處理部件維護 更換預處理系統中的濾膜(如 0.45μm 聚醚砜濾膜),清潔濾膜支架,去除殘留濾渣;檢查除藻裝置(如紫外殺菌模塊)的運行狀態,若紫外燈亮度下降(使用時間超過 8000 小時),更換同型號紫外燈;清潔水樣攪拌裝置(如攪拌槳),用無離子水沖洗后涂抹食品級潤滑脂,確保攪拌順暢,避免因攪拌不均導致檢測數據波動;測試預處理系統的水樣流量,調整至儀器規定范圍(通常 1-5mL/min),流量偏差需≤±5%。 四、儀器性能深度校驗與參數調整 1、全量程校準 用 3-5 個濃度梯度的葉綠素標準溶液(覆蓋儀器量程,如 0.5μg/L、5μg/L、20μg/L、50μg/L)進行全量程校準;將標準溶液依次注入儀器檢測系統,待讀數穩定后記錄檢測值,繪制校準曲線,要求曲線相關系數 R2≥0.999,各濃度點相對誤差≤±3%;若校準曲線線性不佳,檢查電極活性或光學系統清潔度,排除問題后重新校準;校準完成后,保存校準參數,確保儀器調用正確的標準曲線進行檢測。 2、穩定性與重復性驗證 用中間濃度的葉綠素標準溶液(如 10μg/L)連續檢測 6 次,計算相對標準偏差(RSD 需≤2%),驗證儀器重復性;連續運行儀器 24 小時,每 2 小時記錄一次標準溶液檢測值,觀察數據漂移情況,漂移量需≤±0.5μg/L(24 小時內);若穩定性或重復性不達標,檢查電極供電電壓(需穩定在規定范圍,如 5V±0.1V)或數據采集模塊,必要時聯系廠家進行電路調試。 3、環境適應性測試 模擬儀器運行的極端環境條件(如溫度 5℃、35℃,濕度 85%),測試儀器在不同環境下的檢測精度,偏差需在允許范圍(±5%)內;若環境適應性差,檢查儀器溫控模塊(如加熱 / 制冷元件)或防潮裝置(如除濕器),更換故障部件,確保儀器在復雜環境下仍能穩定運行。 此外,深度保養完成后需建立《深度保養臺賬》,記錄保養日期、保養內容、更換部件、校準數據及操作人員;根據保養結果制定下次保養計劃(通常每 6 個月一次深度保養),同時結合儀器日常運行數據(如檢測偏差、故障頻次)優化保養重點,確保在線葉綠素檢測儀長期處于最佳工作狀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