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水質自動監測微型站的管路系統是水樣傳輸、試劑輸送的核心通道,其通暢性與潔凈度直接影響監測數據準確性與系統運行穩定性。若管路出現堵塞、污染或泄漏,易導致試劑浪費、檢測延遲甚至數據失真,需建立 “預防為主、定期維護、及時修復” 的維護體系,具體維護要點如下: 
 一、日常巡檢:實時把控管路運行狀態 每日需對管路系統進行外觀與功能巡檢,重點關注三個維度:一是管路連接狀態,檢查各接口(如水樣 inlet、試劑瓶接口、反應池連接端)是否松動、滲漏,若發現試劑或水樣滴漏,需立即關閉對應閥門,查看密封圈是否老化、接頭是否破損,更換損壞部件后重新緊固,防止試劑腐蝕設備或污染環境;二是管路通暢性,觀察水樣與試劑的傳輸流速,若流速明顯變慢(如比正常狀態降低 30% 以上)、出現斷流或氣泡持續滯留,需初步判斷為管路堵塞或氣阻,標記異常管路段待后續處理;三是管路外觀,檢查管路有無開裂、老化、變形,尤其是長期暴露在室外或靠近熱源的管路,若發現管壁出現變色、硬化或裂痕,需及時更換同規格管路,避免突發破裂。 巡檢時需同步記錄關鍵信息,包括管路壓力(若配備壓力表)、傳輸流速、接口狀態等,形成每日維護日志,便于追溯異常原因,例如某段管路連續 3 天流速下降,需優先排查該管路是否存在慢性堵塞。 二、定期清潔:避免污染與殘留堆積 管路清潔需按周期執行,根據監測項目與試劑特性調整頻率,通常分為常規清潔與深度清潔: 常規清潔(每周 1 次):針對水樣管路與試劑管路分別處理。水樣管路需用純水反向沖洗,從反應池端向水樣 inlet 端沖洗,清除管壁附著的懸浮物、微生物或藻類,沖洗時間不少于 5 分鐘,直至流出水清澈;試劑管路需按試劑類型選擇清潔方式,酸性試劑管路用純水沖洗后,再用中性清潔劑(如 0.5% 硝酸溶液)浸泡 10 分鐘,堿性試劑管路則用純水沖洗后浸泡弱堿性清潔液,避免試劑殘留與管路發生化學反應。 深度清潔(每月 1 次):針對易殘留、易結垢的管路(如含磷、含重金屬試劑的輸送管路),需使用專用除垢劑(如檸檬酸溶液)循環沖洗,將除垢劑注入管路后,關閉兩端閥門浸泡 30 分鐘,再用純水反向沖洗至流出液 pH 值恢復中性,確保管壁無結垢或試劑殘留。清潔后需進行管路通暢性測試,用清水模擬傳輸,確認流速恢復正常。 清潔過程中需注意避免損傷管路,嚴禁使用硬毛刷或腐蝕性強的清潔劑(如濃鹽酸、強堿溶液),尤其是塑料材質管路,防止管壁劃傷或老化加速。 三、部件維護:關鍵組件的定期檢查與更換 管路系統中的閥門、泵體、過濾器等關鍵部件,需按周期進行專項維護: 閥門維護(每兩周 1 次):檢查電磁閥、手動閥門的開關靈活性,若發現閥門卡頓、關閉不嚴,需拆卸閥門清洗內部閥芯,去除雜質或殘留試劑,涂抹專用潤滑脂(如硅基潤滑脂)后重新安裝;每月測試閥門密封性,關閉閥門后觀察管路壓力變化,若壓力持續下降,需更換閥門密封圈或閥芯。 泵體維護(每兩周 1 次):針對蠕動泵、計量泵等輸送設備,檢查泵管是否磨損、變形,若泵管出現老化、裂紋或內壁殘留試劑,需及時更換同規格泵管,更換時注意調整泵頭壓力,避免壓力過大導致泵管破損或壓力過小導致輸送量不足;每月清潔泵體外殼與散熱孔,防止灰塵堆積影響散熱,延長泵體壽命。 過濾器維護(每 3 天 1 次):水樣入口處的前置過濾器(如濾網孔徑 5-10μm)需定期拆卸清潔,清除濾網上的懸浮物、雜質,若濾網出現破損、堵塞嚴重,需更換新濾網,避免雜質進入管路導致深層堵塞;試劑過濾器(如針式過濾器)需隨試劑更換周期同步更換,防止試劑中的微小顆粒堵塞管路或污染反應池。 四、故障排查:快速定位與修復異常 當管路系統出現故障時,需按 “先定位、后修復” 的邏輯處理: 堵塞排查:若管路完全斷流,可通過分段排查法確定堵塞位置,關閉管路各分段閥門,逐一用壓縮空氣(壓力≤0.2MPa)吹掃,若某段管路吹掃時壓力驟升,即為堵塞段,需拆卸該段管路,用純水沖洗或專用通管器(如塑料材質通條)清除堵塞物,嚴禁用金屬通條,防止劃傷管壁;若為試劑結晶堵塞,需用對應溶劑(如溫水溶解水溶性結晶)浸泡后沖洗。 泄漏排查:對于隱蔽性泄漏(如管路埋地或穿墻板段),可在管路表面涂抹肥皂水,通入壓縮空氣,觀察氣泡產生位置,找到泄漏點后,若為小孔泄漏,可用專用管路修補膠密封(需確認膠材與管路材質兼容),若泄漏段較長,需直接更換管路。 氣阻排查:若管路存在持續氣泡,需檢查管路坡度是否合理(水樣管路應保持 1%-3% 的坡度,避免低洼處積水積氣),在管路最高處安裝排氣閥,定期排氣;試劑管路氣阻需檢查試劑瓶是否密封過嚴,適當松開瓶蓋平衡氣壓,或在試劑瓶通氣口加裝濾膜防止雜質進入。 故障修復后需進行系統測試,通入水樣與試劑模擬監測流程,確認管路傳輸正常、無泄漏,監測數據與標準樣品檢測值偏差符合要求,方可恢復系統運行。 五、長期維護:管路更換與檔案管理 管路需按使用壽命定期更換,通常塑料管路(如 PE、PVC 材質)建議 1-2 年更換一次,橡膠管路(如泵管)3-6 個月更換一次,具體根據使用頻率與試劑腐蝕性調整;更換時需選用與原管路同材質、同規格的產品,確保接口匹配與傳輸兼容性。 同時需建立管路維護檔案,記錄管路安裝時間、更換周期、維護記錄、故障處理情況等信息,通過分析檔案數據優化維護頻率,例如某類試劑管路頻繁堵塞,可縮短清潔周期或更換耐腐蝕性更強的管路材質,實現維護的精細化與高效化。 綜上所述,水質自動監測微型站管路系統的維護需覆蓋日常巡檢、定期清潔、部件維護、故障排查與長期管理,通過系統性維護可有效減少管路故障,保障監測系統穩定運行,為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提供堅實支撐。 
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