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桿式水質監測岸邊站作為近岸水體監測的主流設備形式,其安裝設計充分適配岸邊復雜環境與長期監測需求,相比其他安裝類型(如浮臺式、水下固定式),在安裝流程、環境適配、運維效率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,能快速落地并穩定發揮監測功能,為近岸水質監測提供高效支撐。 
一、安裝流程簡便,落地效率高 立桿式岸邊站的安裝無需復雜土建工程,大幅縮短部署周期。其核心結構以金屬立桿為主體,安裝時僅需在岸邊平整區域澆筑小型混凝土基座(或采用預制基座),待基座固化后即可固定立桿,無需開挖大型基坑或搭建復雜支架;設備集成度高,監測傳感器、數據采集模塊、供電系統(如太陽能板、蓄電池)均預裝于立桿或配套機箱內,現場僅需完成立桿固定、線纜連接與傳感器水下部署,操作步驟簡單,2-3 人團隊短時間內即可完成全套安裝,大幅降低現場施工難度與時間成本,尤其適合應急監測場景下的快速部署。 二、環境適應性強,場景覆蓋廣 該類型岸邊站能靈活適配不同岸邊環境,安裝場景限制少。對立桿高度、傳感器入水深度可按需調節,既能適配淺水岸邊(如河流沿岸、湖泊灘涂),通過縮短立桿高度與傳感器線纜長度實現精準監測,也能適應深水岸邊,通過延長立桿或加裝延伸支架確保傳感器達到目標監測深度;立桿材質多為耐腐蝕不銹鋼或復合材料,可抵御岸邊鹽霧、潮濕、紫外線等環境侵蝕,傳感器線纜采用防水密封設計,能應對水體漲落、雨水浸泡等情況,無需擔心設備因環境變化受損,適配河流、湖泊、水庫、近海岸等多種近岸監測場景。 三、運維操作便捷,成本可控 立桿式結構為日常運維提供便利,降低長期運維成本。設備主體(如供電模塊、數據終端)安裝于立桿上部或岸邊機箱內,運維人員無需涉水即可完成設備檢查、試劑補充、數據導出等操作,避免水下或浮臺運維的復雜流程;傳感器部署方式靈活,部分傳感器可通過立桿上的升降裝置實現快速提拉,無需借助船只或潛水設備即可完成清潔、校準與更換,減少運維人員的作業風險與操作難度;此外,立桿式設計便于加裝防護裝置(如防盜鎖、遮陽棚),降低設備被盜或惡劣天氣(如暴雨、暴曬)的影響,減少運維頻次與突發故障處理成本。 四、監測穩定性高,數據可靠性強 安裝結構的穩定性直接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性。立桿固定于混凝土基座,整體結構穩固,能抵御岸邊風力、水流沖擊與小型波浪擾動,避免設備傾斜或移位導致的傳感器檢測位置偏移;傳感器通過專用支架固定,入水深度恒定,不會因水位小幅漲落改變監測點位,確保采集的水樣具有代表性;立桿與岸邊地面保持剛性連接,無明顯振動,減少因設備晃動對光學傳感器、電極類傳感器的信號干擾,保障檢測數據穩定,避免因安裝不穩導致的數據波動或失真。 五、空間占用小,對環境影響低 立桿式岸邊站安裝時對岸邊空間占用極小,環境破壞性低。其基座占地面積小,無需占用大量岸邊土地,也不會破壞岸邊植被或地貌;傳感器水下部署僅需小型固定支架,不會對水體底質、水生生物棲息地造成干擾,相比浮臺式設備無需擔心對航運、水產養殖的影響,尤其適合生態敏感型岸邊區域安裝,在實現監測功能的同時,最大限度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擾動,符合生態監測的環保需求。 綜上,立桿式水質監測岸邊站憑借安裝簡便、環境適配廣、運維便捷、監測穩定、環境影響小的優勢,成為近岸水質長期監測的優選方案,能高效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監測需求,為水質管理與生態保護提供穩定可靠的數據支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