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桿式水質監測岸邊站作為水環境監測的重要基礎設施,長期暴露在戶外自然環境中,極端天氣易對其結構穩定性、設備運行狀態及數據采集連續性造成嚴重威脅,建立科學完善的防護體系是保障監測工作持續可靠的關鍵。 
從結構防護角度,需強化立桿主體與基礎的抗逆能力。立桿材質應選用高強度防腐鋼材,通過熱鍍鋅或防腐涂層處理提升耐候性,避免極端雨雪、高濕環境導致的銹蝕損壞。基礎施工需深入地下穩定土層,采用混凝土澆筑并設置地錨固件,增強抗風載與抗傾覆能力,同時在立桿底部周邊設置排水溝槽,防止暴雨引發的積水浸泡侵蝕基礎結構,確保極端天氣下立桿主體的穩固性。 設備防護需構建多層級防護機制。監測傳感器、數據采集終端等核心設備應選用具備 IP67 及以上防護等級的型號,外殼采用耐高低溫、抗紫外線的高分子材料,避免高溫暴曬、低溫凍融或強降雨對設備內部元件的損壞。在立桿頂部加裝防風防雨罩,設備安裝位置需避開迎風面與積水區域,同時為精密儀器配備恒溫加熱或散熱模塊,應對極端高低溫環境,保障設備在惡劣條件下的正常運行。 數據與供電系統的防護是保障監測連續性的重點。數據傳輸模塊應采用雙鏈路備份設計,同時接入有線與無線傳輸通道,避免極端天氣導致單一通信鏈路中斷。供電系統需配備大容量蓄電池與太陽能充電互補裝置,在臺風、暴雨等可能引發電網斷電的情況下,確保設備持續供電。此外,需建立數據實時備份機制,通過云端存儲與本地緩存雙重備份,防止極端天氣導致的數據丟失,保障監測數據的完整性。 應急管理體系的完善是極端天氣防護的重要補充。需建立極端天氣預警響應機制,結合氣象部門預警信息,提前對監測站進行全面檢查,加固松動部件、清理周邊障礙物。制定應急處置預案,明確極端天氣后的設備檢修流程,包括結構損傷評估、設備功能檢測、數據有效性驗證等環節,確保極端天氣過后監測站能快速恢復正常運行狀態,為水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持續穩定的技術支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