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道浮標水質監測站長期漂浮于水體中,受水流沖擊、生物附著、環境侵蝕等因素影響,易出現設備故障、數據異常等問題。季度巡檢需全面排查隱患,保障監測站持續穩定運行,具體巡檢內容如下。 
一、浮標主體結構巡檢 浮體與錨定系統檢查:觀察浮體外觀是否存在破損、變形、滲漏,若發現裂縫或孔洞,需及時修補并檢查密封性;檢查錨鏈、錨碇的牢固性,查看錨鏈是否有銹蝕、磨損或斷裂跡象,錨碇是否移位、沉降,必要時調整錨鏈長度,確保浮標在水流作用下不偏離監測點位;清理浮體表面附著的水藻、貝類等生物,避免生物附著增加浮體負荷或堵塞設備接口。 防護與標識檢查:檢查浮標外部防護涂層是否脫落、褪色,若涂層損壞,需重新涂刷防腐涂料,增強浮體抗腐蝕能力;查看警示標識、監測點位標識是否清晰、完整,若標識模糊或脫落,及時更換新標識,避免船只碰撞或人員誤操作;檢查浮標上的防護欄、平臺等結構是否穩固,防止巡檢人員作業時發生安全事故。 二、水質監測設備巡檢 傳感器狀態檢查:逐一檢查浮標搭載的水質傳感器(如 pH、溶解氧、氨氮、濁度傳感器),觀察傳感器探頭是否清潔,有無生物附著、污垢沉積或損壞,若有污染需用專用清潔液清洗,損壞則及時更換;檢查傳感器線纜連接是否牢固,線纜絕緣層是否老化、破損,避免因線纜問題導致信號傳輸中斷;測試傳感器響應性能,通過校準液驗證傳感器檢測精度,若偏差超出允許范圍,進行現場校準或返廠維修。 檢測單元與管路檢查:檢查在線檢測單元(如試劑儲存罐、反應池、檢測池)的密封性,查看是否有試劑滲漏、管路堵塞,若發現滲漏需更換密封件,堵塞則用專用清洗劑沖洗管路;檢查試劑余量,若剩余量不足,補充符合規格的新鮮試劑,并記錄試劑更換時間與批次;清理檢測池內的殘留試劑或雜質,確保檢測光路通暢,避免影響檢測結果。 三、供電系統巡檢 太陽能供電組件檢查:清潔太陽能電池板表面的灰塵、污垢、生物附著,確保光電轉換效率;檢查電池板支架是否牢固,有無變形或銹蝕,接線端子是否松動、氧化,若有問題及時緊固或更換;測試太陽能控制器工作狀態,查看充電電流、電壓是否正常,確認控制器能有效調節充電過程,避免蓄電池過充或過放。 蓄電池與備用電源檢查:檢測蓄電池的電壓、容量,判斷蓄電池是否存在虧電、鼓包、漏液等問題,若容量衰減嚴重或出現故障,及時更換同型號蓄電池;檢查備用電源(如應急電池組)的狀態,確保備用電源電量充足,能在太陽能供電中斷時正常切換,保障監測設備持續運行;清理電池艙內的灰塵、濕氣,保持艙內干燥,防止蓄電池受潮損壞。 四、數據傳輸與控制系統巡檢 數據傳輸模塊檢查:檢查無線通信模塊(如 4G/5G、衛星通信模塊)的信號強度與連接穩定性,測試數據上傳速率與完整性,若信號弱或傳輸中斷,調整天線位置或排查網絡故障;查看數據傳輸日志,確認監測數據是否實時、準確上傳至后臺平臺,有無數據丟失、異常值等情況,若有異常需分析原因并處理。 控制系統與軟件檢查:檢查浮標控制器的運行狀態,查看是否有故障報警、參數異常,若有報警需按提示排查問題;更新控制器軟件至最新版本,修復軟件漏洞,確保系統運行流暢;備份控制器內存儲的歷史監測數據,防止數據丟失,同時清理冗余數據,優化存儲空間。 五、周邊環境與安全巡檢 周邊水體環境檢查:觀察浮標周邊水體是否存在大量漂浮物、油污或異味,記錄水體顏色、透明度變化,若發現異常污染情況,及時上報相關部門;檢查監測點位周邊是否有施工、養殖等可能影響監測結果的活動,評估對監測數據的干擾程度,必要時調整監測方案。 安全隱患排查:排查浮標周邊是否存在安全隱患,如船只頻繁通行、非法捕撈設備等,若有風險需設置額外警示標識或協調相關部門處理;檢查巡檢作業所需的安全設備(如救生衣、救生圈、通訊設備)是否完好、可用,確保巡檢人員作業安全。 通過上述季度巡檢內容,可全面掌握河道浮標水質監測站的運行狀態,及時排查并解決潛在問題,保障監測站長期穩定運行,為河道水質監測提供準確、可靠的數據支撐。
|